健康教育
- 【健康宣教】甲状腺,你了解它吗?
- 【中医特色疗法】脐针丨丨小小肚脐 暗藏玄机
- 【中医特色疗法】四花五脏灸丨丨增强体质 抗疲劳
- 血管通路丨丨血透患者的生命线
- 圆肩、驼背、头前倾丨丨防治“上交叉综合征”,跟着小姐姐练起来
- 关于肾穿刺——您需要了解的
- 得了肾病,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- 从备孕就开始的比赛,你给宝宝准备好了吗?
- 肾脏病不是少见病丨丨有了这些症状,你就该看医生了
- 注意!丨丨你的颈椎病可能是空调给的
- 没受伤也会骨折丨丨原来是这种病惹的祸
- 歪头宝宝不一定都是卖萌丨丨小儿斜颈及早关注很重要
- 守护精彩世界 点亮光明未来 丨丨预防儿童近视
- 吸烟成瘾是个病,得治!丨丨887700线路检测网开展“世界无烟日”宣传活动
- 十问十答丨丨887700线路检测网儿科带您详细了解哮喘防治
- 世界哮喘日丨丨哮喘儿童“动”起来
- 儿童过敏患者如何应对花粉过敏高发季?
- 春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,积极预防很重要
- 春风十里最怕你丨丨春天来了,教您应对过敏季
- 把好母乳“质量关”,确保宝宝吃到“最佳口粮”
口臭、便干、腹痛丨丨宝宝积食怎么办?
您的孩子有以下症状吗?
1)不爱吃饭,口臭,舌苔厚;
2)大便干结或几天大便一次;
3)容易出汗,特别是头顶汗多,手心、脚心发热,盖不住被子;
4)睡觉不踏实,翻来覆去,容易醒,夜间哭闹;
5)阵发性腹痛、腹胀;
6)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;
7)莫名其妙的发热;
8)夜间咳嗽,睡觉打嗝。
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上症状,很抱歉,您的孩子可能积食了。
什么是积食?
积食是指小儿内伤乳食,停滞中焦,积而不化,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疾患。以不思饮食,腹部胀满,食而不化,呕吐酸腐食物,大便酸臭,或便秘为特征,西医称“消化不良”。反复积食,则会影响小儿脾胃功能,时间久了小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影响。
为什么会得积食?
小儿先天脾阳不足,乳食不知自节,加之家长喂养不当损伤脾胃,导致脾胃功能失调,积而不化,形成积食。
第一个就是饮食过量了,超出胃肠工作量。绝大多数孩子没有自控力,不爱吃的一点不沾,爱吃的拼命吃,家长一般也很少节制,所以有时容易饮食过量;也有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,强制性喂食,不知道两千多年前老祖宗就教育过咱们,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(《黄帝内经》),还有那句传了上千年的老话“若要小儿安,常须三分饥与寒”。
第二个就是吃多了难消化的食物,超出胃肠消化能力。现在物质条件太丰富,上一辈、上两辈小时候条件都不太好,这一代就想补偿,鱼、肉、蛋、奶等高蛋白饮食扎推吃,常常吃过量了,加上受西方营养学观念影响,保健品、营养品、牛奶厂家夸大宣传,好像不吃鱼肉孩子就不长肉,不喝牛奶孩子就不长个,不补钙、铁、锌、硒、维生素孩子就不能保证健康,完全不管正常饮食;另外现在肥甘厚味的零食也多,巧克力、蛋糕、糖果、奶油饼干、奶油面包、奶酪等都是高糖、高脂,胃肠经常处于高能量供应,负担太重。
第三个,就是睡前进食,胃肠熬夜疲劳工作。脑子要休息,胃肠也要休息,谁都不愿意熬夜加班,胃肠也是。很多孩子有睡前吃东西的习惯,胃酸是定点分泌的,睡前吃习惯了到了睡前胃酸就会分泌,一分泌就感觉饿,要吃东西,不吃就难受,孩子哭闹哇哇叫,家长一看没办法,只能供养这尊大肚佛了。
第四,本身消化能力差了,正常的饮食对于脾胃都难以承受。在中医看来饮食的消化、吸收主要就是脾来管,本身消化吸收能力差,就是中医讲的脾虚,脾虚的孩子现在很多。
积食有什么危害?
长期积食会导致孩子体质下降,免疫力低下,形体消瘦,贫血,反复扁桃体发炎,反复呼吸道感染,生长发育落后等。
得了积食如何处理?
宝宝轻微积食,可以适当的减少宝宝的饮食量,饮食比例可以多增加些易消化的食物,比如助消化的山楂、苹果、胡萝卜等。还有容易消化的软食、半流食,比如米粥、软饭。
通过调整饮食结构,减少饮食仍不能改善,建议您到医院处理。寿光市中医院儿科针对小儿积食,结合中医理论知识,专门为小儿配制了消积贴、夜啼贴等敷贴剂型,还有消食开胃膏、扶正健脾膏、通腑理气膏等中药膏方,同时开展小儿推拿捏脊治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。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。通过几年的临床验证,疗效肯定,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。
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问题,请到寿光市中医院儿科就诊,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